例如翻譯能力是個抽象的概念或構念(construct),可以簡單地界定為「履行翻譯工能所需的妙技」。華碩翻譯公司們雖然知道翻譯能力是什麼意思,但沒法從譯者的外表行為視察到任何翻譯的能力,每個人心目中翻譯能力的高低優劣標準也不太一致。而在實徵研究中凡是就會把抽象的翻譯能力操作化,例如可把翻譯能力界定為譯者執業的年資、譯作的多寡、翻譯能力檢定測驗的結果、翻譯課或專業考的成就等等,也就是利用可調查、可量化、可對照、可驗證的具體資料來反映或代表翻譯能力,才能有用履行實徵研究,並提高研究的效度與信度翻譯
廖柏森
變項(variable)簡單來講,就是因時空某人事物之分歧而可轉變的屬性或項目翻譯在量性研究中的變項會被賦予數值來呈現,又可稱為變數。例如翻譯能力在不同時空和小我之間會有變異,它就是個變項翻譯研究也可說是在切磋變項之間的關係,尤其實徵研究中更是需要釐清變項的類型,而且將變項操作化(operationalization)。所謂操作化是將本來抽象或一般性的概念,轉化成為具體特定且可測量和對照的資料或行為,進而可以操作應用。若是一個概念過於抽象空洞,分歧的人對此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和指涉,致使計議時缺少交集,就容易引發爭議曲解。在實徵研究上就常會把陳說現象抽象特質的概念性定義(conceptual definition)改變為可操作丈量該現象的操作性界說(operational definition)。
不外我們也要小心,概念操作化的具體結果並無法完全等同於本來抽象的概念,就像同窗翻譯考試的成就沒法完全同等於其本色的翻譯能力,只能說是一種客觀的反映(reflection)或再現(representation)。筆者再舉一例申明操作性界說,好比翻譯的進修念頭(learning motivation)也是個抽象概念,而且良多同學都主觀地認為本身的進修念頭很高,但如許難以進行測量對照;從事實徵研究時就必需將此概念操作化,研究者可界定天天實習翻譯3小時以上者為高度進修念頭,實習翻譯1小時至3小時之間為中度進修念頭者,而操演時間少於1小時者則為低度進修念頭翻譯如斯一來,研究者便可客觀地將學生的翻譯進修念頭辨別為高、中、低三組並對照他們的進修行為和成效。但因不同研究者對翻譯進修念頭的界定分歧,就會有分歧操作此概念的體式格局,需視個體研究的目標和需求而定。
來自: http://blog.udn.com/trjason/6984621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華碩翻譯公司02-2369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