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俄語翻譯

林紓的翻譯以英作占多數, 尤以通俗小說家哈葛德(henry rider haggard,《所羅門王的寶藏》作者)的作品為最,另外旁及法、俄、美、西、日等,包括莎士比亞、司各特、科南.道爾、狄更斯、雨果、巨細仲馬、巴爾扎克、伊索、易卜生、托爾斯泰等名家之作翻譯雖然選書比較蕪雜,包含了很多戀愛小說、偵察小說、義俠小說,但很多世界名著,正因林紓之譯述才得以在中國文壇遭到注視翻譯如莎士比亞《吟邊燕語》(即《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賽萬提斯《魔俠傳》(即《唐吉訶德》)等。他乃至曾將莎士比亞、易卜生的腳本譯成活潑的小說。

咸豐二年、西元1852 年11月8 日生∼ 民國十三年、1924 年10 月9 日卒。原名群玉,字琴南,號畏廬,別署冷紅生,福建閩縣(今福州)人,為古文家、翻譯家。

【撰文/何沐恬】

冊本翻拍 (攝影/何沐恬/旅讀中國)
冊本翻拍 (攝影/何沐恬/旅讀中國)

林紓插畫 (繪/陳巧廷/旅讀中國)
林紓插畫 (繪/陳巧廷/旅讀中國)
林紓

晚清時代,中國遭到西方文化強烈衝擊,雖然一腳仍踏在傳統倫理、君臣軌制的範疇中,另外一腳則已踟躕著邁向新世界的門檻,全部社會對於原本封鎖的「舊中國」該若何轉型眾說紛紜,分歧流派各持己見。但是無論立場若何,作為啟發和參考,大家都需要更多來自國外的消息。

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說:「真實比小說更荒誕,因為虛構是在必然邏輯下進行的,而現實有時毫無邏輯可言翻譯」曾在晚清文壇掀起一波外國文學翻譯熱潮的林紓(音抒),現在卻少有人聽過他的名字。身處動盪不安的時期、經歷了價值觀與美學的大風吹,同時具有古文家與翻譯家成分的林紓,平生猶如他譯述的很多小說一樣,升沉跌宕⋯⋯

白話翻譯:建溪的中洲上住著百戶人家,屋子一律面向江面。華碩翻譯公司家原在洲北,狹小低濕,常苦於水患,於是往高處尋找乾燥處另築房屋。後來我再遷居,這房子就改建為新式學堂─¬─蒼霞精舍。

註:原文摘自《畏廬文集》中的〈蒼霞精舍後軒記〉。林紓三十一歲中舉人,移家蒼霞洲上,在這裡度過了一段恬靜愉悅的歲月,他還曾經以此為題畫過一幅「蒼霞幽居圖」。林家遷走後,舊居改建為新式私塾「蒼霞精舍」,教授英文、算數、古文等科目,林紓也每隔五日在這裡講《毛詩》、《史記》的課程。此次遷居不久,夫人劉瓊姿便病逝了。

且慢,既然林紓本人不諳外文,又是怎麼翻譯的呢?本來林紓有幾位海外留學歸國的好伴侶,他的譯著端賴友生齒述,再由他以古文筆錄下來翻譯林紓用此種怪異體例譯書,速度極快,他本身曾形容為「耳受手追,聲已筆止」,當伴侶講述完一段故事,筆下的文言文版居然也已經寫好了翻譯

書本翻拍 (攝影/何沐恬/旅讀中國)
書本翻拍 (攝影/何沐恬/旅讀中國)

此時,一位名叫林紓的清末舉人,以讀書人的身分極力翻譯了大量的外國小說,不但為中國社會開啟一扇通往西洋文學之美的窗,在大眾透過文字窺測西方世界一角的同時,故事主人翁尋求小我自由與解放的精力,更撼動了許多年輕知識分子。

魯迅、錢鍾書都愛讀:林紓,不懂外文的翻譯家

【完全內容請見《or旅讀中國》2016.no.58;定閱or旅讀中國電子版

有趣的是,如許的成效,也許大大超越這位來自「舊世界」翻譯家的預期。其實林紓本人其實不懂外語,但是他終生卻翻譯了大約兩百種、多達十多國的外文小說,並且還譯成了美好的文言文!

既然如此,此間當然存在不少漏譯、誤譯,林紓自己也無從查覺翻譯若以現代翻譯觀念來看,這簡直是不可思議之事,然而當時林紓的譯筆普遍受到相當高的評價,樞紐是晚清讀者對於翻譯的要求,更多在於文字清楚流通、到達藝術水準,乃至恰當地增刪原作也不為過,翻譯的准確性要求不比文藝性翻譯更何況,同時期許多從事翻譯者常常隱去原作者名、擅自改動文章中的人名與地名等,相較之下,林紓不論原作者多麼名不見經傳,都會將作者名標示出來,而且也不曾故意更改原文中提供的資訊,以當時的翻譯風氣來說,可以說是相當負責任的一位翻譯

一名酷愛古文的晚清墨客,事實是如何走上翻譯這條路的呢?身處於文化與審美標準大風吹的時期,在漫長的翻譯生活生計中,林紓經歷了如何的矛盾?他的生命是不是猶如他譯筆中的很多故事一樣,升沉跌宕?

「洲上居民百家,咸面江而門。余家洲之北,湫隘苦水,乃謀適爽塏,即今所請蒼霞精舍者。」



本文來自: https://udn.com/news/story/7231/2156434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華碩翻譯公司02-23690932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翻譯社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ttont404pw 的頭像
    suttont404pw

    這裡是和華碩翻譯有關的地盤,歡迎到訪我的BLOG!

    suttont404p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